数学教学改革指导纲要

第一章:数学教学改革的简要回顾

教学过程由“准备、复习旧课、教授新课、巩固练习、布置家庭作业”五个环节组成的“五环节说”。“五环节”操作程序,因便于操作和形成规范,经新老教师的传习,在实践中形成了较为稳定的模式。它扎根于千百万教师的教学观念和行为之中,强化了教师在课堂中的中心角色,满足了教师对课堂教学按简单操作的方式进行控制的需要,进而转化成稳定的、习惯性的教学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并且相传至今。仍然成为今天开展教育改革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
看到这段话让人汗颜,我的教学设计水平还处在五六十年代?时至今日,看看我教案上固定的环节:一复习导入;二探究新知;三巩固练习;四谈收获。对比文中的五环节,少了准备,教授新课改成了探究新知,布置作业环节改成了谈收获。虽然有点儿向学生为中心转移,但还是不够彻底,还需要调整。
尤其是谈收获环节,基本是摆设。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更应关注学生学习的流畅性,关注学生思维活动。
复习导入,复习题的设计不应该是旧课,而应该是对新学内容有关联的旧知,或者是本节课学习的起点知识,或者是方法上复习,总之得对本节课学习有用。
探究新知,抛出问题后的学习探究活动,学生是主体,学生带着问题去尝试、去交流、去感悟。
巩固练习,还是以知识教学为中心的说法,需要更改——改成什么,还没有方向。
谈收获,更多的是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方法、思想,是探究活动的朦胧感知、练习中逐渐清晰起来的认识的进一步提升,尝试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应该是一节课的灵魂所在才对。
布置作业,是课堂的延伸,是学习效果的检测,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综上,复习导入——探究新知——尝试练习——谈收获/总结——布置作业。
如果以学生学习角度来审视,复习导入环节也该改,这是教师挑好的题目,虽然是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本节课知识准备的,但为什么不让学生自己回想起该用到哪些所学的知识呢?可以先出示课题,问问你想到了什么?让学生自己说出要复习的知识,再加以复习。
阅读引起的一点儿零散的想法,需要实践中检验。

尽管这些教学法名称各异、教学环节组合不同,但共同的特征依然是“复习铺垫一新知识点学习一练习巩固知识点一总结布置作业”的操作程序。它们实际上是把凯洛夫的“五个环节”中的教师“教授新课”这一环节进行改造或细化处理,改变为或者是学生“自学”、教师“辅导”,或者是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或者是“学生先尝试、教师后讲解”等等,认为这样就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当然,从教师“教授新课”向学生为主体的“自学”、“尝试”或“探究”的转变,这一步的迈出确实具有积极意义。它不但反映了教师向传统教学挑战的勇气,而且还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思想和观念开始更新。然而,这些教法在操作和运用时,教师关注的重点是如何按照预设的操作程序对学生学习进行有效控制。如果说这种控制是教师对学生课堂学习活动和行为的约束,那么来自教材演绎知识点的呈现方式对学生的控制,来自“复习铺垫”“以旧引新”的牵引式教学对学生的控制,则是对学生思维上的约束。因此,纵然有“自学”、“尝试”或“探究”等表面看似体现“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但其本质上还是学生在充满“教师为主导”的暗示和模仿中被动地、机械地学习,无法真正地实现主动的探索和发现。结果是学生基础知识虽然扎实,但学生思维的开放、能力的提升和主动意识的形成,依然未被放到教学中来出的位置。
教学环节的设计会对学生进行行为和思维上的控制、约束,想想真是可怕。唉,迷茫了,不知道如何做才是最好的。

文章目录